当前位置: 首页 > 解读回应 > 新闻发布会
湘潭市举行市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4-14 11:01 【字体:

  4月12日,湘潭市举行市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简要回顾去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经验成果,重点介绍今年全市“三农”工作的奋斗目标、责任要求和重要举措,湘潭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现场答记者问。

  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即市委“一号文件”),以“五片百村工程”为总揽,共铺排10个方面45项具体任务,基本内容概括为“一个学习、两个坚决、四个提升、两个强化、一个加强”。这是市委“一号文件”连续21年聚焦“三农”领域。

  “一个学习”就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两个坚决”即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四个提升”包括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能级、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两个强化”是强化农村改革驱动、强化促进农民增收举措,“一个加强”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发布会透露,去年,湘潭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攻难关、破难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捷报频传:获评全国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试点市、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州,市本级优质湘猪工程、雨湖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韶山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扬,市农业农村局获得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表彰。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搞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市委“一号文件”规划部署,弘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再接再厉、真抓实干,认真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主动仗,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各新闻媒体要更多地关注“三农”工作,积极挖掘优秀典型,继续讲好“湘潭乡村振兴故事”,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会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就保障粮食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等方面,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凝心聚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市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摘录

  在4月12日举行的市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分别就保障粮食安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等方面,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去年湘潭市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强调坚决落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请问,我们将采取哪些有效措施稳定粮食生产、大面积提升单产?

  答:重点将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全年完成粮食播种254.2万亩以上,其中早稻90万亩。实行“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的“四包”责任机制,扎实开展“一把手”牵头办示范片行动,注重种粮大户培育,着力改善水利条件,优化补贴政策。二是稳步提升单产,聚焦主要粮油作物,造良田、育良种、配良机、推良法、优良制,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关键技术,重点抓好绿色高效稻油轮作、带状复合种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推动粮食生产稳面增效,着力推广以“春静模式”为代表的粮食生产“统分结合”模式,实现粮食生产稳面增效、降本增收。四是守住耕地红线,对耕地“非农化”行为零容忍,稳妥推进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改,确保守住193.03万亩耕地底线和171.39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五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认真实施15.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55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2600处农村小水源蓄水能力恢复建设,畅通“中梗阻”渠道76公里。

  问: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这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请问,当前湘潭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进展如何?今年我们又将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答:去年,湘潭市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许多先进举措、经验成果在全省领先。今年,将重点做好4个方面工作,即守底线、抓“两业”、强示范、增动力。

  进一步健全集中入户走访、数据定期比对、网格跟踪监测的常态化摸排机制,做到早发现、早纳入、应纳尽纳,坚决守住不发生一例返贫致贫的底线。持续把强化产业和就业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构建多元化、特色化“两业”发展布局,稳住增收良好势头。全面系统推进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确保韶山市以及30%以上的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乡村在今年底通过验收。努力将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突破点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结对帮扶(联系)人、村“两委”和乡贤等队伍力量,切实加强部门联动,重点培育脱贫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

  问: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既包含乡村建设,也包含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近年来,湘潭市在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乡村发展和治理方面仍然存在短板,今年市委“一号文件”重点部署了发展产业、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兴旺家业、建设和美乡村等5项具体措施。

  其中,推动农产品加工主体“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以上,培育省级龙头企业达到45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50家。积极搭建返乡创业平台,构建“县有园区、镇有基地、村有服务站”的返乡创业平台体系,大力开展返乡创业大讲堂活动,实施新农民万人培训计划。狠抓农民转移就业和在家门口就业,实施农村居民稳就业“九个一批”行动,力争每户平均输转就业1人以上。着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强村带动”“企业带动”“项目带动”“园区带动”“旅游带动”等联动发展模式。稳步实施“五大促增收”行动,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增加群众收入。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构建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美丽屋场“五小实事”、农户庭院“五小整理”、农户垃圾“三分”减量“553”标准体系,有序推广韶山“荣誉值+”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模式。

  问:“千万工程”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请问,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经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20年持续努力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

  今年市委“一号文件”就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学深悟透“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紧密结合湘潭实际,找准切入口,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认真实施“五片百村工程”,以5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核心节点,以一批区位优势好、资源禀赋好、产业特色好、运营模式好、班子队伍好的村为支撑,全力打造百里韶灌乡村振兴示范带和环城铁、地铁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压实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四是健全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切实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力度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五是多措并举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红网湘潭站、湘潭在线 责任编辑:欧阳予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