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市政府 > 重大会议 > 媒体评论
媒体评论:着眼“民生为大” 答好改革“压轴题”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11-04 16:49 【字体:

  文/陈泽霖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受,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将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着眼“民生为大”中用心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多答“民生之问”,让“改革蓝图”与“民之所求”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对群众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面对千头万绪、日益艰巨的改革发展重任,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拿出求真务实的态度,不仅身入基层,更要心至一线,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重点领域下足功夫调查研究,切实找出群众的困难矛盾,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生活的难点中发现改革切入点,将“问题清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改革“施工图”,做到“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以“有变化、有厚度、有温度”的民生政绩回应群众期待。

  多谋“民生之利”,让“改革红利”与“民生福祉”深度融合。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就业市场的稳定、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普及、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的增加……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向前发展的“风向标”。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身体力行、开拓创新,练就过硬本领。要牢记“责任”二字重千钧,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好大喜功的“面子工程”,用心解决教育、医疗、养老等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努力创造人民群众满意的“赞美工程”。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化就业创业导向、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扎实实做好“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品质。

  多解“民生之忧”,让“改革答卷”与“民生保障”同频共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就“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一系列重要改革部署。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制度保障,覆盖人群广,涉及领域多。广大党员干部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抓好“关键人”“关键事”,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聚焦低保家庭、脱贫家庭等困难群体,在业务培训、科技下乡、政策扶持等方面予以支持,助推困难群众在生活上有想头、事业上有奔头,用人民群众“满满的幸福感”支撑起更加美好的未来,让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责任编辑:欧阳予慧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