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湘潭市“十四五”规划专栏 > 规划解读
《湘潭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政策解读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2-03-11 16:58 【字体: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湖南省“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衔接《湘潭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行动纲领。

二、指导思想

将我市农业产业定位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确定了“四提一示范”实施路径,即实施现代都市农业提效行动、新乡村建设提质行动、新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深化农村改革提速行动,开展“一县百村”示范创建活动。将今后一段时间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设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三、关于发展目标

《规划》锚定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标,力争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有力推动城乡和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体是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有效保障、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乡村建设行动取得明显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等七个方面。

提出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关于指标体系

提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等3个方面28项指标,其中预期性指标24项、约束性指标4项。约束性指标是粮食生产播种面积(>254万亩)、肉类总产量(19.5万吨)、高标准农田面积(155万亩)、义务教育巩固率(98%)。

五、主要任务

1.实施现代都市农业提效行动,打造农业产业发展新高地。

全力做好粮食、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55万亩以上,生猪存栏稳定在170万头左右。新建高标准农田30万亩。

打造“两主两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000亿元。推进沙子岭猪和“湘九味”两个国家优势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打造“一县一特”,湘潭县争创湘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湘乡市争创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韶山市争创小水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雨湖争创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力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 1个以上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支持湖南农机产业园发展,办好中南农机机电产品展示交易会,推进湘乡市、湘潭县、韶山市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4.5∶1。

加强农产品品质品牌建设。支持“黄荆坪竹根辣椒”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持续推进湘潭市优质特色农产品“进商超”“进餐饮”“进平台”。重点做大做强湘莲、沙子岭猪、九华红菜薹、湘潭矮脚白、壶天石羊、雨湖蔬鲜、韶山红等区域品牌。

2.实施新乡村建设提质行动,打造美丽宜居新乡村。提出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加大数字乡村建设力度、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等四个方面任务,推动农村宜居宜业提档升级。编制完善“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实用性村庄规划,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200公里、安防设施建设1300公里,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完成无害化厕所9万户,进一步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付费服务机制,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5%以上,打造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200个以上,幸福美丽屋场1000个以上、幸福美丽庭院10000个以上。

3.实施深化农村改革提速行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部署了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管理改革、探索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雨湖区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等10多项重点改革任务,从“人地钱”三方着力深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改革,全面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村土地流转率稳定在65%左右,把13个试点村打造成宅基地管理、农村改革和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100%,全域推进“两社融合”。

4.实施新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构建乡村人才队伍新体系。推进实施新农民培养工程,部署了乡村振兴带头人、现代农业企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素质农民、专技人员五个培养计划,同时健全乡村人才振兴机制、促进人才回乡入乡机制。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00家以上。家庭农场稳定在39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在3800个。每年培训农民10000人次。

5.促进城乡融合,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从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城乡产业融合体系、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四个层次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分别达到20个和2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以上。力争创建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0%。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乡风文明新气象。主要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农民丰收节等活动。

7.加强乡村治理,构建科学有效的现代化体系。主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8.开展“一县百村”示范创建活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坚持和完善多种帮扶脱贫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开展韶山市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开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创建。

六、规划保障

《规划》提出了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项目支撑、动员社会参与、强化法治保障、加强规划管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参照省规划要求,明确将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和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县市区党政、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和党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年度报告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江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