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湘潭市“十四五”规划专栏 > 规划解读
关于《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 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政策解读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1-09-22 09:54 【字体: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起步期,是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集中期,是发展动能转换且全面提速的关键期。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求,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以及新业态、新动能的培育发展。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我国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助推消费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为加快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依据国省相关政策,特编制本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起草背景和依据

2020年3月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建投资,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围绕强化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支撑,布局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据感知、传输、存储和运算能力。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推广升级千兆光纤网络。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实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推动物联网全面发展,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强化算力统筹智能调度,建设若干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建设E级和10E级超级计算中心。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发挥市场主导作用,打通多元化投资渠道,构建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

湖南省和湘潭市“十四五”规划中也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着明确的安排和部署。湖南省“十四五”规划指出“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规模覆盖全省,加快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化部署,打造全国一流人工智能算力设施。推进一体化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类场景的智能化应用,完善储能设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换电站及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推进集群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区块链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以天河计算机、量子计算、同步辐射光源、P3实验室等大设施和视频文创、新兴产业创新设施为支撑的科学基础设施集群。”湘潭市“十四五”规划则提出要“积极推进5G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强数据中心云计算设施建设、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加大人工智能支撑平台建设、推进新基建赋智赋能”。

二、编制过程

根据我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分工和安排部署,我委牵头组织开展了《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草案)》编制工作。2020年7月底,我委向各县市区、园区、市属国有企业、市直相关单位、驻潭各企业院校发送了《关于开展“十四五”新基建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摸底我市新基建发展的现实基础情况,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企业情况、政策支撑和新基建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议及项目清单。根据各单位反馈的意见和项目清单,编制了《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初稿)》。今年4月,委托湘潭博思智创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湖南科技大学唐志军教授团队),在初稿基础上进行较大幅度的补充、修改,形成了《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5月24日经委党组会议审议,增补了部分项目。5月7日和5月28日,先后两次征求各县市区、园区、市属国有企业、市直相关单位、驻潭各企业院校的意见建议。累计收到反馈意见47条,其中关于规划文本意见17条、工作建议1条、项目清单意见19条,无意见回复10条。有修改建议的37条意见已全部采纳(详见附件3: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修改意见建议汇总及采纳情况表)。6月9日--6月18日,湘潭博思智创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对《专项规划》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7月2日,邀请相关专家和工信、交通、通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对《专项规划》进行了专家评审,会后根据评审会意见进行了文本和项目的相应修改。8月19日,根据杨广常务副市长的批示,由陈卫文副秘书长主持,组织各县市区、园区、市属国有企业,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科技局、市交通局、大数据中心、市通管办等单位召开了《湘潭市“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专题会议。会后根据各单位意见对文本进行了部分修改,删减了5个项目,增补了17个项目。

三、主要内容

《新基建专项规划(送审稿)》共五部分,包括序言和四章节。序言部分指明了规划的背景、依据、范围和期限。第一章是发展基础,第二章是总体要求,第三章是重点任务,第四章是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一)第一章:关于湘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

第一章总结了“十三五”以来,湘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一是湘潭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二是智慧湘潭建设稳步推进。三是大数据应用蓬勃发展。四是智能制造基础不断夯实。五是5G建设步伐加速推进。六是特高压电网、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建设成效初显。最后,指出了我市目前存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需人才供不应求、建设资金不足、应用场景不多、信息安全风险凸显的问题。

(二)第二章:关于湘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总体要求

1.关于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三高四新”战略为总路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部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密衔接《湘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示范市为目标,深入推进5G、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推动构建智慧产业、智慧民生和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着力提升供给质量,推进普及应用,强化安全保障,构建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为推动湘潭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关于基本原则。坚持超前谋划,协调推进。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共享,统筹协同。

3.关于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创新能级位居省内前列,高速、泛在、融合、智敏的高水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初步形成一批规模、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水平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新产业,确保湘潭建成省内一流新型智慧城市。

(三)第三章:关于湘潭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重点任务

包括五个方面重点任务,即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基建赋能产业发展、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

任务一: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高质量建设5G网络和光纤网络,加快5G基站及5G精品网建设,提升5G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推进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分节奏分场景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到2025年,累计建成5G基站达5874个、5G汇聚机房230个、光交(光缆交接箱)2300个以上,实现全市5G信号全覆盖,5G用户超过总人口的60%以上。二是深入推进物联网全面发展,加快建设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到2025年,实现接入物联网平台的智能感知设备数在省内排名前列。三是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到2025年,建设8-10家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四是加快区域大数据中心建设及大数据应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全市边缘计算节点建设。五是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到 2025 年,建成1-2家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产业园,打造 3-5 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

任务二:大力推动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示范(智慧湘潭)、智慧生活服务平台、智慧湘乡、智慧韶山、智慧岳塘、岳塘经开区产城融合智慧平台、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5G+智慧警务、天易经开区IOC智慧园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城市级智能协同“中枢”平台建设,实现各领域智慧应用互联互通、智能联动和集成展示。规划打造一批集创新创业、科技研发、文化创意、智能住宅、高端商务为一体的多功能产城融合型智慧社区,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智慧治理,加强智慧应急,建设智慧安防,加大社会治理感知单元在城市管理、水利水文等重要领域应用力度。二是着力推动智慧交通建设。统筹推进公路、城市道路、铁路、邮政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智慧运行与服务体系。加快推动长株潭轨道交通西环线项目建设;依据国省安排部署和职责分工,启动湘潭北站—湘潭火车站—株洲西城际轨道项目前期规划研究论证工作;规划建设长沙西-湘潭北-株洲西联络线。加快推进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工程,积极开展车路协同示范应用。推动湘潭经开区等区域先行先试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无人驾驶等示范区。对湘潭北站、湘潭站、城际铁路站、全市公交站台等交通终端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赋能。建设网约车监管平台,构建全市综合交通运输调度和应急指挥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高度集成。三是积极推动智慧能源建设。推进智慧电网建设,推进110kV、10kV配电网建设,农村区域按需发展35kV电网,建设输变电工程配套通信工程;新上配电自动化终端980个。成立湘潭能源(电力)大数据研究中心,试点建设能源区块链平台和电力物联网。有序推进昌山风电、白鹭风电、壶天风电、白石风电、花石风电场等项目建设,推进分散式中小型风电应用。合理布局城区充电站和充电桩、换电站。到2025年,新增公交充电桩300个以上,新建10000个以上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50个左右出租车充电站。加快储能站建设,推动储能站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四是加快智慧民生项目建设。加快发展智慧医疗。加快公共卫生体系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医院建设,推广智慧医疗设施的推广和应用,推进实施“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行动,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智慧教育。建设贯通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机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会诊、医学影像、手术指导等服务,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建设完善“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大平台,建设智慧校园、智慧课堂,聚焦课程、教学、评价、教育治理等关键环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立体化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到2025年,建设1个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全市中小学校多媒体教室覆盖率100%,网络学习空间普及率100%,在线网络名师工作室达20个,智慧教育未来学校20所。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化、数字化养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与慈善,建设全覆盖的“智慧民政”。

任务三: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打造基础性原创性创新平台。加快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面向国内行业龙头企业提供算法服务;抓好湖南先进传感与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建设,推动碳基纳米芯片产业化;建设运营好海上风电技术与检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探采准备与安全技术、新型储能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永磁直驱超大型风电机组、深海探采装备、电池薄膜材料等领域巩固提升创新优势。围绕超纯高阻硅 X 光探测器、海泡石精深加工与开发、激光离子加速技术、大功率智能风电装备、海洋探采技术、多肽药物、特种机器人技术等领域组建专业研究所。二是打造湘江西岸大学科创走廊。依托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等高校院所资源和各产业园区产业基础,深入对接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大量汇集创新资源,重点在北部科创发展带区域,打造集教学科研、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生活配套等于一体的湘江西岸科创走廊,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三是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国省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民生社会重大需求,瞄准人工智能与传感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以及新能源和汽车、新材料及精品钢材、电机电控电传动及风电装备、军民融合等优势主导产业等技术需求,滚动编制湘潭“卡脖子技术”“进口替代技术”清单,采取“揭榜挂帅”“竞争立项”“定向委托”等方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四是推进校地校企共建共享。推进高校院所、企业科创平台和设施开放共享。推进高校院所在园区、企业建立实验室、科研中心等科创平台。

任务四:建设可信安全基础设施。一是建设基础安全能力设施。促进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一批拥有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的优质企业。支持操作系统安全、新一代身份认证、终端安全接入、智能病毒防护、密码、态势感知等新型产品服务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完善可信安全防护基础技术产品体系,形成覆盖终端、用户、网络、云、数据、应用的多层级纵深防御、安全威胁精准识别和高效联动的安全服务能力。二是建设行业应用安全设施。支持开展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云化大数据等场景应用的安全设施改造提升,围绕物联网、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场景,将网络安全能力融合到业务中形成部署灵活、功能自适应、云边端协同的内生安全体系。鼓励企业深耕场景安全,形成个性化安全服务能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安全应用服务特色企业。三是建设新型安全服务平台。综合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IoT智能感知、区块链、软件定义安全、安全虚拟化等新技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安全态势感知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整合形成统一的新型安全服务平台。支持建设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风险评估、通报预警、应急处置和联动指挥为一体的新型网络安全运营服务平台

任务五:加快新基建赋能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智慧工业。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智能升级为主线,以高端化、集群化、服务化为突破口,围绕产业链发展“1234”目标,以融合促总装、以裂变拉链条,大力推动工业产业的智慧化转型,全力推进“智造谷”“汽车城”“军工城”建设,逐步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着力构建“智能技术+智能装备+智能服务”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实现湘潭工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遥感监测、物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大数据、北斗导航、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中的应用,研制推广农用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提升农业机械智能化水平。三是大力发展智慧环保产业。推广使用土地资源、水利资源、森林资源等空间地理数据,建立全市统一的空、天、地一体化全要素生态环境监测网,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和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四是大力发展数字文旅产业。围绕文创产业,以湘潭文化底蕴和打造韶山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平台,谋划建设一批红色文旅、生态、康养等业态的重大文旅项目,推动5G在高清视频、全场景视听、公共文化服务等重点领域的应用。五是加快发展智慧物流业。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物流园区和大型仓储设施等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和装备,发展机械化、智能化立体仓库,提高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应用水平,推进货、车、船、物流站场等物流要素数字化,实现物流信息接入全覆盖,促进全市物流网络协同运作。

(四)第四章:关于新基建“十四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为实现以上发展重点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二是强化规划协调管理,三是创新资金支持体系,四是加强区域合作交流,五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规划项目情况

项目共计175个,总投资1283.39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965.63亿元。

(一)按项目类别划分

1.5G基础设施项目6个,总投资21.06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21.06亿元;

2.电网等能源行业项目17个,总投资137.11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11.51亿元;

3.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交通项目17个,总投资383.98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73.09亿元。其中轨道交通项目5个,总投资338.01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31.91亿元;路网信息智能化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45.97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41.18亿元。

4.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及相关项目13个,总投资37.04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30.15亿元;

5.大数据中心项目93个,总投资527.18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457.58亿元。其中大数据中心及相关项目32个,总投资256.52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91.82亿元;水利信息大数据及应用项目4个,总投资10.9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0.9亿元;社会事业领域大数据及应用项目39个,总投资187.32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182.42亿元;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大数据及应用项目18个,总投资72.44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72.44亿元。

6.人工智能项目14个,总投资78.13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76.35亿元;

7.工业互联网项目15个,总投资98.89亿元,“十四五”计划投资95.89亿元。

(二)按责任单位划分

1.县市区项目109个,总投资588.73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537.66亿元。其中,雨湖区项目25个,总投资88.37亿元,计划投资84.49亿元;岳塘区(含岳塘经开区)项目26个,总投资190.94亿元,计划投资186.44亿元;湘潭县项目10个,总投资27.13亿元,计划投资23.99亿元;湘乡市项目17个,总投资76.24亿元,计划投资38.84亿元(湘潭-娄底城际轨道建设项目“十四五”计划投资待定);韶山市项目31个,总投资206.05亿元,计划投资203.9亿元。

2.园区项目21个,总投资336.25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74.35亿元。其中,湘潭高新区项目9个,总投资169.15亿元,计划投资124.85亿元;湘潭经开区项目12个,总投资167.1亿元,计划投资149.5亿元。

3.市属国有企业项目8个,总投资71.65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7.91亿元。其中城发集团项目1个,总投资11.91亿元,计划投资11.91亿元;产业集团项目1个(与湘潭经开区作为共同业主),总投资43亿元,计划投资43亿元;交发集团项目6个,总投资16.74亿元,计划投资13亿元。

4.市直单位及企业项目38个,总投资329.76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28.71亿元。

(三)按投资额度划分

1.投资1亿元以下的项目54个,总投资22.22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21.52亿元。

2.投资1-5亿元的项目63个,总投资140.99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128.06亿元。

3.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58个,总投资1120.18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816.05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27个,总投资926.75亿元,“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35.18亿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市发改委 责任编辑:江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