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分为五个部分、六个子目标、七项重点任务。分析“十四五”时期面临形势及发展要求,回顾总结了“十三五”时期住建事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全市住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总体目标,凝练了七项重点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并附“十四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清单,为未来五年全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布局谋篇。
一、“十三五”时期成就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
截至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37%,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一核三次六组团”城镇空间基本构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535户,成功获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
(二)住房保障与住房市场体系协同发展
住房政策体系较完备,农村危房改造圆满收官,全面实现了低收入家庭的“应保尽保”,和平、新塘、新塘里等13个美好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形成试点示范。商品房销售面积2349.26万㎡,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大物管”格局基本构建。
(三)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市共建设22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41个乡镇垃圾中转站,覆盖率分别达到61%、100%。在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共完成八条黑臭水治理工作,累计完成投资2245万元。铜梁(顶峰)村、壶天村、韶山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四)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两干”、“四连线”基本建成,城市路网结构更趋合理。成功获批全国无障碍环境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第二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省级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市。
(五)建筑业发展成绩斐然
五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252.59亿元,中心城区建筑节能设计率、实施率100%,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分别达51%、85%。建立形成桥梁管理系统和一、二大桥健康检测系统。
(六)行业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得到加强
人才队伍结构优良,全市取得土建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共134人、中级职称2883人。智慧住建建设稳步推进,住建安全信息监管系统一期基本完成,视频监控及监测平台已然成型。采取网上审批办法,施工图审查时间缩短为10.1个工作日。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紧扣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六个湘潭”建设、着力打造“四区一地”、全面实施“一六二”工程的决策部署,聚焦长株潭一体化、城市功能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三大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民满意住建为追求,不断推进住建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规划》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二是坚持集约发展,精明增长。
三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环保。
四是坚持改革创新,智慧赋能。
四、“十四五”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以“人文住建”和谐发展、“绿色住建”低碳发展、“智慧住建”创新发展、“品质住建”精致发展、“平安住建”安全发展、“廉洁住建”公平发展“六个住建”高标准建设、构建湘潭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总体目标。科学设定核心指标:2025年,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45㎡,保障性住房覆盖率维持25%,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全市改造老旧小区832个,其中市本级612个;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
五、主要任务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全市住建系统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重点部署以下七个方面工作任务:
(一)优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增强空间治理能力,积极推进“湘潭向北,西拓南延”,加快推进长株潭融城示范社区建设。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强化制度政策配套支撑。
(二)健全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健全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大力提升住房保障水平和质量,“十四五”期间,全市住房保障覆盖率维持25%。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城市主体责任制,到2025年,房地产投资368.55亿元,销售面积549万m2。
(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助推城市内涵式发展
科学开展城市体检,坚持“留、改、拆”的方式,开展城市更新单元改造。持续推进“美好社区”改造。以韶山净零碳示范区建设为试点,科学推进低碳社区改造工作。强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管理,加强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做好61个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加快数字博物馆建设。
(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确保垃圾集中处理率保持100%。全面提升农村住房品质,开展农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推进农房抗震改造试点。
(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线,实现建筑业创新升级
加速工程建造工业化和全程绿色化,全市累计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56万m2。促使行业发展集约化与管理精细化,全市新建项目工程总承包占比要达到70%以上。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打造重要先进建筑业高地。
(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建设,构建密路网、窄路幅的路网格局,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km/km2。推进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强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确保供水漏损率小于10%。系统建设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积极巩固黑臭水体整治成果。以兴隆湖、竹埠港片区为试点,有序推进现代综合管廊建设。促进新城建与新基建有机结合,拓展新基建应用覆盖面,加强灾害风险评估,强化安全城市基础保障。
(七)系统提升治理能力,推进住建领域治理体系现代化
切实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强化科学民主决策和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信息化建设为载体,构建和完善住建协同一体化平台,持续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扎实推进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实施保障
《规划》提出从三个方面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事业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与均衡发展
(二)强化制度保障和政策措施
(三)健全实施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