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湘潭市打好“发展六仗”全力拼经济专题 > 安全生产翻身仗 > 专项整治信息
关于湖南湘乡成功避险一起洪水漫坝灾害的通报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3-10-08 10:05 【字体:


  近期,湖南多地普降暴雨,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积极应对,提前发布预警信息,部署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最大限度 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7 月 23 日 3 时 50 分许,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西部突降暴雨,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市防指紧急启动四级响应,严格按照“631”预警预报叫应机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排查重点地段风险隐患。暴雨落区棋梓镇迅速动员,组织镇村干部对重点地段和隐患点开展逐一叫应和排查。5 时许,棋梓镇水府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国平排查至水府村增加坝围垦时,发现围垦内水面陡涨。经排查,- 1 -系排渍机埠因雷电导致变压器受损停止运转,并且进水处离机埠泵房不到 30 厘米(如越过进水口将导致机埠被淹,排渍电机受损无法排涝),离围垦坝顶不足 80 厘米且在继续上涨,当时暴雨倾盆,大量雨水汇集无法排出,存在漫坝甚至溃坝风险。围垦内有 11 栋房屋、群众 40 余人、1200 多亩农田、500 多亩旱土,如不及时处置,后果不堪设想。李国平立即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接报后,棋梓镇负责人迅速向市防指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同时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将围垦内的群众紧急疏散,并加强与电力部门对接,组织人员全力进行抢修。市防指第一时间调度电力部门应急电源车前往围垦机埠开展排渍工作,各部门迅速动员,通力配合,分工协作。7 时55 分,险情得到控制,成功避免了漫坝溃坝,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是一起较为典型的暴雨洪水可能导致漫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案例。市应急管理部门提前部署,乡镇及时响应,组织开展排查巡查工作,村两委及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巡查认真负责,及时精准识别发现报告风险隐患。得益于市、镇、村三级防汛责任机制的顺畅运行,在多

  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化解一场重大风险,有力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在收到湘潭市应急管理部门上报的案例后,及时以书面形式报送部监测减灾司。

  现特对湖南省应急管理厅、湘潭市应急管理局、湘乡市应急管理局、棋梓镇、水府村,以及李国平同志予以通报表扬。建议各省(区、市)应急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加强灾害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组织,积极挖掘本地典型案例,及时开展报送宣传工作。

  附件 1湖南湘乡“7·23”洪涝灾害成功避险避灾案例

  【基本情况】7 月 23 日 3 时 50 分许,湘乡市西部棋梓镇等突降暴雨。5 时许,棋梓镇水府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国平排查至水府村增加坝围垦时,发现围垦内水面陡涨,围垦内排渍机埠因雷击变压器受损导致停止运转,随时有漫坝的危险。湘乡市、棋梓镇组织迅速疏散群众和抢险处置,将直接受威胁的围垦内群众进行转移安置。07 时 55 分,机组全部恢复运行,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群众财产损失。

  【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经过】7 月 23 日 3 时 50 分许,湘乡市西部突降暴雨,市气象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小时降雨量达 62.8 毫米,市防指按照应急预要求启动四级响应,严格按照“631”预警预报叫应机制,发布灾害风险预警信息,组织危险区群众转移,排查重点地段和风险隐患。暴雨落区棋梓镇迅速动员,组织镇村干部对重点地段和隐患点开展逐一叫应和排查,23 日 5 时许,棋梓镇水府村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李国平排查至水府村增加坝围垦时,发现围垦内水面陡涨。经排查,系排渍机埠因雷电导致变压器受损停止运转,并且进水处离机埠泵房不到 30 厘米(如越过进水口将导致机埠被淹,排渍电机受损无法排涝)。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水流大量不断汇集涌入坝围垦无法排出,水位离围垦坝顶不足 80 厘米且在继续上涨,存在溃坝和漫坝风险。由于围垦内有 11 栋房屋、40 余名群众、1200 多亩农田和 500 多亩旱土,如不及时处置,后果不堪设想,李国平立即情况上报有关部门。

  接报后,棋梓镇负责人迅速向市防指汇报情况请求支援,同时按照防汛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将围垦内的群众进行紧急疏散,加强与电力部门对接,组织人员全力进行抢修。因情况紧急,抢修需要时间,市防指迅速调度电力部门应急电源车前往增加坝围垦机埠开展排渍工作。

  【事件结果】各部门迅速动员,通力配合,分工协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7 时 55 分,水面在漫坝前得到解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全,一场危机在市、镇、村三级防汛责任机制的顺畅运行和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化解,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市应急局宣教科 责任编辑:应急管理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