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助企纾困服务专栏 > 扩大有效投资
湘潭项目集中开工,释放什么信号?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3-04 11:12 【字体:

  抢先起势、抢滩开局,“新湘潭”建设的澎湃动力,可感可触。

    2月19日,龙年开工第一天,韶山率先打响“发令枪”,21个项目集中开工、投产,总投资47.64亿元。3天后,2024年全市重大项目第一批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举行,161个总投资552亿元的重点项目,这一天同时吹响了开工、投产“集结号”。

    项目是发展之根基、产业之根本,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未来的竞争力。全市重大项目为何集中开工?今年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有哪些特点?对湘潭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为何集中开工? ——树牢“项目为王”导向,吹响项目比拼“冲锋号”

  以集中开工推动项目建设的形式,并不鲜见。自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率先召开高规格的投资暨重大项目推进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扑下身子抓项目、引项目、谋项目,极大提振了地方发展信心,激发出一线党员干部的实干劲头,形成项目建设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为何刚开年就组织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项目集中开工活动?

    “目的是树牢一个导向——解放思想、大抓落实,以项目为重、以项目排座次;释放一个信号——坚定不移抓项目、快马加鞭促发展;强化一种作风——拼项目、谋项目、抓项目的务实作风;浓厚一种氛围——全面掀起全市大抓经济、大干项目新热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开年经济形势对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至关重要。湘潭抢势开局,背后的紧迫感、使命感不言而喻,更凸显了市委、市政府谋事早、行动快的节奏。

    这位负责人告诉我们,湘潭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得益于“三有”:有机遇、有需求、有底气。

    机遇,来自国省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机遇,我市加强对上争取资金、积极申报项目。

    需求,来自产业发展所需,社会民生所盼。这次新开工的项目,既有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上“大块头”项目,也有重大科技设施应用和创新平台,以及围绕交通、能源、水利、城市建设等科技、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重大项目,将对我市促投资、稳增长、优结构、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底气,来自我市抓早动快的谋划部署,也来自各县(市)区、园区进一步解开束缚、打开视野、放开手脚,千方百计推动重大项目早投产、早见效,用一个个高质量项目壮筋骨、强体魄的决心。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动工投产,既是各地开展项目比拼的“集结号”,又是实现首季“开门红”“开门稳”的“冲锋号”,一种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氛围变成了看得见的行动。

  项目有何特点?——“四个聚焦”剑指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建设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又有利于优化供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今年市委、市政府聚焦国省重大决策部署,精准铺排具有引领性、示范性、带动性的重点项目550个,总投资3334亿元,年计划投资865.6亿元,较2023年度分别增长72个、62.6亿元、58亿元,做到了‘四个聚焦’,即聚焦产业强市、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和民生改善。”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对比往年,今年我市集中开工、投产项目更突出智能制造和科技创新。

    为什么突出智能制造?

    湘潭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布局的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一直以来,以装备、钢铁、汽车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享有一定地位。

    尤其是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湖南作出科学指引,要求湖南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2023年10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湖南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

    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2024年工作部署中提出,将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改革创新这一发展动力,着力加快“三个高地”建设,着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着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构建高品质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谱写加快建设“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的崭新篇章。

    站在新起点,怎样加快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科技创新?如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发展?这不仅是当前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推动湘潭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

    这次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位于湘潭经开区的吉利神盾电池项目,就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的地方——湘潭大学城创新创业园,就是湘潭助推长株潭一体化建设实施的十大标志性项目之一。我们从市“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总指挥部了解到,该项目总面积31.53平方公里,旨在通过整合湘潭现有科教资源,扩大院校规模,导入相关产业,提升配套档次,与湘江科学城、岳麓山大科城“错位互补、协同发展”,形成“一体两翼”的协同发展格局,打造湖南省科教新城、长株潭应用型人才聚集地。

  “今年来新开工的86个项目中,产业项目有78个,总投资282亿元,年计划投资134亿元,个数、总投资和年计划投资均超过90%;项目总投资中社会投资占比90%,年计划投资133亿元,占比91%。竣工的75个项目中,产业项目有68个,占比90.6%,总投资237亿元,占比92.2%。”市重点办相关负责人说,产业项目投资、社会投资占比大是今年重大项目的亮点,而这也将为全年扩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加快项目落地?——尽心尽力优服务,驰而不息提效能

  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么大规模项目集中开工,如何确保项目加快落地投产?

    在2024年全市重大项目第一批集中签约、开工、投产仪式上,市委书记刘志仁强调,全市上下要以“新春第一开工”“新春第一项目大会战”为契机,全员出战、全力攻坚、全心服务,把解放思想、大兴抓落实之风、发扬“三牛”精神、落实“四敢”要求贯穿全程,推动干部在一线办公、问题在一线解决、环境在一线优化,以“父母式”服务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随后召开的全市“四区一地一圈一强”建设总指挥部工作调度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再次明确要求,要强化要素保障、优化项目服务、强化督导考核,确保新建项目及时开工、在建项目加快进度、竣工项目尽快投产达效。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比照“项目清单”“事项清单”,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确保项目立项审批、建设进度提速,要素供给保障到位,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一流的营商环境,汇聚起推动项目建设的强大合力,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

    乘势而上开新局。伴随开工“号角”,一个个项目激活一池春水,带来新的希望。

    当下,重大项目的种子已经播种,我们期待,这些种子快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长成支撑湘潭高质量发展的参天大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湘潭日报社重大报道工作室 责任编辑:蒋幸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