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重点专题 >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专栏 > 督查动态
美丽湘潭绿意浓——写在2024年“六五环境日”到来之际

湘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xiangtan.gov.cn 发布时间:2024-06-05 09:10 【字体:

莲城大地绿意盎然,蓝天白云已成常态。  (全媒体记者 陈旭东 摄)

  美丽湘潭,是270万莲城儿女的梦想与追求。

  湘江是湘潭人民的“母亲河”,不仅承载着莲城儿女的诗和远方,更是这片土地绿色发展的命脉、生态文明的基石。

  一江两岸,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水天一色。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湘潭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拿出了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决打赢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这场硬仗,全面推进美丽湘潭建设,美丽湘潭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心怀赤诚,逐梦前行。湘潭正步履铿锵,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书写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新故事。

  如何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做好污染防治,厚植绿色底蕴

  爱劳渠边,水清岸绿。

  随着“厂网一体化”项目推进,去年11月,困扰市民多年的爱劳渠黑臭水体治理得以完成,爱劳渠水体发生根本改观。

  近年来,湘潭市以“厂网一体化”项目为抓手,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攻克了爱劳渠、唐兴桥黑臭水体返黑返臭“硬骨头”。市城区24条黑臭水体基本完成治理,黑臭消除率达100%。

  不久前,湘潭市成功入选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支持城市,计划实施33个水体治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跃升,力争2年内全域基本消除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

  今年以来,湘潭市还结合“厂网一体化”项目,全面开启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升攻坚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1-3月同比撇除外水约6万吨,全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浓度高于100毫克/升规模占比达46.77%,较2023年提升了9.82个百分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由2020年的58.6%提升至76.6%。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饮用水安全保障……通过系统治理,湘潭水环境质量成效明显:2019年至今年4月,湘江(湘潭段)干流各国省控断面均达到了Ⅱ类水质,且平均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干流各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达到100%。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攻坚,让湘潭空气常新:今年截至6月2日,湘潭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038,同比改善3.86%;优良率为85.1%,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6项因子中PM2.5、PM10、NO2、SO2浓度分别同比改善4.43%、13.2%、4.20%、25.0%。

  作为“国家土壤污染治理先行区”建设城市,湘潭在全国率先开展耕地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全覆盖工作;中湾村水输入型污染耕地源头防控典型经验获部、省肯定;“持续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通报表扬;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

  如何激活绿色转型内生动力?

  ——把握“双碳”机遇,勇创绿色新路

  “双碳”驱动,未来可期。

  日前,湖南中缆电缆有限公司698.5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预计可为企业节省电费282.6万元,运营期内节约标准煤523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33.1吨。

  该项目由湖南潭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投资建设。作为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湘潭积极引导银行机构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力度,助力湖南潭州新能源公司获得光伏项目贷款13.6亿元,推进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优化能源结构。目前,全市已并网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2841个,容量共25.4万千瓦,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已累计降低3.5%。

  湘潭另一家公司则于今年3月通过排污权质押贷款1000万元,用于环保设施提质改造和转型升级。作为湖南省首批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试点城市,湘潭市自试点以来共发放排污权质押贷款1.157亿元,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湘潭有效引导136亿元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发掘绿色低碳项目86个,减少碳排放量约385万吨。截至今年3月末,绿色贷款余额439.7亿元,全年新增60.6亿元,同比增长35.6%。

  “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全国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城市”“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作为重工业城市的湘潭,把握“双碳”机遇,勇毅担当,先行先试,创出了一条绿色新路。

  “双碳”背景下,湘潭产业绿色转型之路越走越宽,培育了精品钢材及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车制造等11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打造了3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湘钢、裕能、蓝思科技、吉利汽车、拓普汽车等一批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向“绿”而行,向新而生。

  如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打造“绿色引擎”,提升能力建设

  智慧监管,效能提升。

  日前,湘潭中环污水有限公司污染源自动监控站房内外,监控全程360度无死角“监视”着站内外一举一动。

  今年以来,湘潭市在全省率先对全市90家重点监管企业167台套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建设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门禁监控系统,让数据造假无处遁形,进一步提升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水平。

  此前,湘潭市还在全省率先出台《湘潭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全面加强环境执法监管,并整合湘潭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平台、湖南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及环境质量监测专报等平台系统;采购执法装备,提高硬件设备水平,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环境治理,还得靠人。湘潭市通过“全年、全员、全过程”环境执法大练兵,不断强化环保队伍建设,40余人分别荣获生态环境部“突出个人”及省“五一劳动奖章”“巾帼建功标兵”“生态环境执法技术能手”“最美基层生态环保铁军人物”等荣誉。市生态环境系统先后荣获生态环境部“三线一单”先进集体、省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利剑”行动优秀单位、省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先进单位、省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等称号。

  “技防+人防”让污染无处遁形。2021年以来,全市共办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329起,办理环境违法案件507起,罚款3357余万元,行政移送22起(拘留27人)、刑事移送11起(拘留32人),雷霆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湘潭还强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中央和省委巡视、省生态环境保护例行督察、省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督察、省生态环境警示片等中央和省级交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生态环境的期盼。

  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随着湘潭不断探索与实践,从逐“绿”前行“大写意”到绿色发展“工笔画”,美丽湘潭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文/廖艳霞 黄艳红   图/陈旭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来 源:湘潭日报·新湘潭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