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互动交流>在线访谈>图文访谈

加速产业升级企业培育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莲城

嘉宾: 李伟清

职务: 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

时间:2024年05月21日 09时

摘要:2023年以来,湘潭市工信局以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锚定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目标,持续增强湘潭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构建“三优三特”现代集群,支持引导工业企业实施“三改一扩”,大力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开展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计划。下一步将会以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大力推进“三改一扩”行动、加强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系...

文字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欢迎大家关注市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节目。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伟清做客在线访谈,向网友介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莲城相关情况。李局长,欢迎您!

  李伟清: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2024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在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上持续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湘潭打造高质量发展新莲城的号角已经吹响,请问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您认为我们湘潭自身有哪些优势呢?

  李伟清:这个问题去年12月份晓明书记来湘潭调研时的讲话已经做了很好的回答。晓明书记指出湘潭的优势大体上有五点,一是有丰富的红色资源。湘潭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同时还走出了一大批开国元勋。二是有厚重的人文底蕴。湘潭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曾诞生了一批湖湘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三是有优越的区位交通。湘潭高等级公路密度居全国前列,普铁、高铁、城铁、地铁“四铁”齐备;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航运功能优势突出,三千吨级货轮通江达海,丰水期五千吨级货轮也能走。四是有丰富的科教资源。湘潭拥有5所本科院校、31所高职中职院校,高校职校在校生超过24万人,全市在校大学生占总人口比例为8.88%,排名全国前列。五是有坚实的产业基础。从“一五”期间开始湘潭就是国家产业布局的重点,到目前为止拥有36个工业门类、20多个国字号发展平台,湘钢、湘电、江南、江麓等企业在省内外都很有名气。今年,我们工信系统也会深入贯彻晓明书记对湘潭的要求指示,并以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契机,锚定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目标,持续增强湘潭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活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国省经济工作会议、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以及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两会”、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的部署要求,一手抓思想解放,一手抓贯彻落实,落实“十个统筹”“八项重点任务”“八大行动”紧盯年度目标任务。

  主持人: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大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周密部署和努力,请问你们是如何具体落实呢?

  李伟清:“推动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市委、市政府的硬性要求,也是园区、企业的迫切期盼,更是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湘潭想要真正做到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根本落脚点在于加速产业升级和做好企业培育,这也是我们全市工信系统的工作重点。今年1-4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排名全省第1;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同类市州排名第4;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0个百分点,同类市州排名第1。

  首先,我们一直在推进构建“三优三特”现代集群。具体而言,就是以湘钢集团、吉利汽车、裕能新能源等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做优做强先进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配套、先进能源材料及电池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以江南、江麓、湘电集团、韶山旅发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持续推动军工、电机电控电传动和红色文化旅游三大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发展;前瞻布局智能终端、人工智能、高端医疗器械、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出台了先进储能(动力)电池及材料、汽车及零部件、先进钢铁材料、医疗器械四条产业链扶持政策,通过培育壮大一批重点企业,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产业集群,培育一批能够代表湖南参与国内竞争的国家级产业集群。还发布《湘潭市进一步支持产销对接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和《“链长到一线”调研活动实施方案》,12条产业链链长调研走访了30余家链上重点企业,收集了100余个企业困难问题,并对企业反馈的问题与具体工作进行督办,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我们还正在联合其他市州共同申报国家级产业集群。牵头娄底、衡阳创建先进钢铁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配合长沙创建长株潭郴储能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配合衡阳牵头创建衡长株潭输变电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次,我们还通过支持引导工业企业实施“三改一扩”(技术改造、数字化改造、减排减污绿色低碳化改造、扩产增效),促进企业扩能升级、提质增效,推动全市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今年新增“三改一扩”技改项目40个,总投资90.18亿元,市级层面调度的71个技改项目,45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威胜储能智能制造中心项目和蓝思科技二号厂房扩产项目等6个项目已完工;115个数字化改造项目,20个项目已完工并投产,有74家企业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增数字化改造项目22个,总投资2.55亿元,已完成20家智能企业、46个智能车间、256个智能工位改造;湘钢集团料场封闭、砖瓦企业锅窑炉整治工作等项目陆续开工。同时,我们也在抢抓“两新”工作机遇,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作为全市产业高端化的有效抓手。在全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培训会上,对“三改一扩”及支持企业设备更新、转型升级的政策进行了解读;召开设备更新工作部署会,明确更新重点领域、主要方向和下阶段工作重点。截至目前已收集:优势产品清单共257个产品(涉及110个企业);项目清单285个项目,总投资262.95亿元,其中设备投资130.79亿元;设备更新需求清单5300余件(套),投资额31.75亿元;融资贷款清单共148个项目,融资贷款需求29.88亿元。

  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大力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壮大规上企业方面,我们制定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年度培育目标,将目标任务分季度向各县市区园区分解下达,督促各地完善入规“三库”,压实企业培育的地方主体责任。一季度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超额完成一季度入规目标。培优“专精特新”企业方面,组织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湘企融平台注册培训暨中小企业促进法宣传活动,近300家企业参加,还邀请工信部特聘专家对我市重点中小企业进行了一对一上门辅导培训。截至目前,今年共有81家企业通过创新型中小企业评价,组织推荐158家企业申报(复核)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单项冠军企业方面,建立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库,助力湘钢集团和湘潭电化成功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成功获评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3家。

  最后,为了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还开展了助企纾困“千百扶培”计划。定期收集各县市区、园区和相关单位反馈的困难问题,通过建立重点产业项目困难问题专项台账和助企纾困“千百扶培”企业困难问题台账,加强困难问题的督察督办。按照“四上”企业全覆盖的原则,确定了市级领导联点200家重点企业,各县市区、园区领导干部联点1575家企业的帮扶名单,积极动员走访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反映的困难问题500余个,正加强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对接协调,积极推动问题化解。

  主持人: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请问你们的计划和目标有哪些呢?

  李伟清:今年我们将锚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这个总目标,以工业经济稳增长推动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精准实施产业链招商,积极配合开展“湘商回归”“链长带队招商”等系列活动,确保全年招引100个亿元以上项目;常态开展产销对接,持续更新完善企业供需清单,每条产业链开展1次以上的产销对接活动;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加快发展研发设计、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力争创建国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5家。持续推进“三改一扩”行动。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扩产增效,全年计划实施亿元以上技改项目60个左右,实现20个左右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步伐,绕推动工业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车间和企业,力争全年培育智能制造企业40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20个,智能工位600个;绿改项目继续围绕重点企业场地改造、节能技改、清洁生产审核、锅窑炉低氮改造等方面来开展,全年预计建成投产19个项目,完成投资超6亿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产业基础再造,聚焦工业“六基”突破一批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大力开展省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申报,力争累计立项4个以上;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新增一批有创新研发活动的规模工业企业,培育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5家以上;推进产学研用融合,深化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省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转型。系统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指导天易示范区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实现全市4个二类园区全部创建成功省级绿色园区。全年完成国家绿色示范创建5个以上,省级绿色制造示范创建15个以上;积极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根据省工信厅相关工作要求,结合环保工作对低VOCs原辅料替代工作的要求,全年预计对20家以上的企业开展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促进培育企业高质量发展。梯度培育优质中小企业,按照“一套培育标准+一个实施方案+一个动态培育库+一套工作机制”的培育模式,力争全年实现新增国省专精特新企业4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0家,国省制造业单项冠军13个;加强企业“入规”培育,建立完善规模工业企业培育“三库”清单,加强帮扶指导,确保2024年新增规上企业100家以上;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力争年底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100亿元企业新增2家以上,20亿元—50亿元企业新增2家以上,10亿元—20亿元企业新增4家以上,1亿元-10亿元企业新增30家以上。

  主持人:谢谢李伟清局长,再次感谢网友们的关注,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

网友心声
  • 用户昵称:
  • 发表内容:
  • 验证码:
  • 提交 重填